密集电焊作业场所防护


11.1密集电焊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11.1.1触电 由于成都消防维保公司的焊工接触电的机会多,如接触焊件、焊枪、焊钳、作业平台,以及调 节电流和换焊条等。可以说:电就在焊工的手上、脚下及周围。 1 1.1.2易发生电气火灾、爆炸和灼烫事故 电焊操作过程中,短路和超负荷工作,都可能引起电气火灾;周围有易燃 易爆物品时,会引起火灾和爆炸。特别是燃料容器和管道的补焊,焊前必须制 定严密的防爆措施;火灾、爆炸和操作中的火花飞溅,都不得会造成灼烫伤亡 事故。 11.1.3电焊高处作业 对电焊高处作业,除了单纯的高处作业风险外,还可能因触电失控,从高 处坠落的二次事故。 11.1.4机械性伤害 在焊接重大件或有压迫体位作业时,可能会发生挤伤、压伤和砸伤等事故。 11.1.5烟尘和光污染 . 密集电焊作业场所的电焊粉尘和弧光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的伤害不容忽 视,长时间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尘肺、电光眼等人体机体功能暂时或永久的损伤。 11.2密集电焊作业场所防触电防护措施 (1】焊接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 钳和焊接电缆的绝缘是否有损坏的地方,焊机的外壳接地和焊机的各接线点接触是否良好,配电盘 必须一机一闸一保护。 (2)在狭小空间、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为防止触电,必须穿绝缘鞋。工 作点垫木板或绝缘垫子。 (3)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木板或其他绝缘材料。 (4)在带电情况下,焊钳不得夹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将焊接电缆挂在脖 颈上。 (5)更换焊条一定要戴绝缘手套,不得赤手操作。 (6)下列操作,必须切断电源才能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时;更换焊件需要 改接二次回路时;更换保险装置时;焊机发生故障需要维修时;转移工作地点 需要搬动焊机时i工作完毕或临时离开工作现场时。 11.3密集电焊作业场所其他防护措施 (1)焊接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应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护目 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辅助人员也应配戴类似的眼睛保护装置。 (2)当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经久耐火或其他 材质的围裙,当需要对腿部作附加保护时,应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 (3)在进行仰焊或其他作业过程中,必要时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 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带耐火质地的斗篷以防头部灼伤。 (4)当噪声无法控制在《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定》GBJ87规定的允许 声级范围内时,应采用保护装置(如耳套、耳塞等)。 (5)当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污染降到允许限值或这类控 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应使用呼吸保护装置,如长管面具、防毒面具等。 (6)焊接作业的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照明,应采取措施排除有害气体、粉 尘和烟雾等,在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焊接工作时,宜设挡光屏。 (7)不得在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库周围1 0m范围内进行焊接、热处理工 作。在焊接、热处理地点5m范围内,应清除易燃易爆物品,确实无法清除时, 应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 (8)不宜在雨、雪及大风天气进行露天焊接,如特殊需要时,应采取遮蔽、 防止触电和防止火花飞溅的措施。 (9)不得在带有压力的容器和管道、运行中的转动机械及带电设备进行焊 接作业。 (1 0)在已贮油的油区进行焊接工作,应严格执行油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11)焊接前,下列施工场所应开具动火工作票: 1)易燃易爆品存放区、制氢站; 21坑井、金属容器内; 31规定的禁火区,进入试运行的设备运行区等。 (1 2)高处焊接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11不得站在油桶、木箱等不稳固或易燃的物品上进行工作; 21工作开始前应清除下方的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防护措施,或设 专人护; 3)不得随身带着电焊导线或气焊软管登高或从高处跨越。焊接皮线(软管) 应在切断电源(气源)后用绳索提吊; 4)在高处进行焊接工作时,宜设专人进行拉合闸和调节电流工作。 (1 3)金属容器及坑井内焊接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金属容器及坑井作业时,应采取防止触电的措施,行灯变压器不应带 入金属容器或坑井内; 2)在金属容器内不得同时进行电焊、气焊作业; 31在金属容器内工作时,应设通风装置,不应用氧气作为通风的风源; 41焊工所穿衣服、鞋、帽等必须干燥,脚下应垫绝缘垫; 5)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入口处应设专人监护并设焊机二次回路 的切断; 开关。监护人应与内部作业人员保持联系,电焊工作中断时应及时切断焊 接电源; 6)在封闭式容器或坑井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系安全绳,绳的一端由容器 外的监护人拉住; ’ 71不应将漏气的焊炬和橡胶软管带入容器内,焊炬不得在容器内点火。在 作业间歇或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气焊工具拉出容器; 8)在坑井、深沟、封闭容器内作业前,应先检查其内是否积聚有可燃、可 爆、有毒等气体,如有异常,应认真排除,在确认可靠后,方可进入工作: 9)进入经水压试验后的金属容器前,应先检查空气门,确认无负压后方可 打开人孔门; 10)工作撤离或下班时应清点人数。

上一篇暴射线探伤场所的防护 下一篇 消防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