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防护


1、工程防护基本概念
消除和控制工程建设危险的主要手段是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工 程技术措施相对于个体防护措施,是创造本质安全的措施,因而,在消防工程建设 的安全防护措施中,工程防护是第一位的。
工程防护也就是从工程技术措施方面人手,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应在 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文件/施工技术/工艺卡编制的各个阶段,充分考 虑施工流程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健康、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风险,在满足各项 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前提下,严格地贯彻执行劳动法规、安全设计标准和准 则。采用先进的安全防护、隔离、连锁、紧急制动、报警等装置,合理的选用 原材料及工序安排等措施,从根本上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良好的劳动条件和 环境。
2、立体交叉作业施工的防护
2.1立体交叉作业特点
施工现场常会有上下立体交叉作业及消防维保做业,所以,凡在不同层次中,处于空间贯 通状态下同时进行的高处作业,就叫做立体交叉作业。在当今的工业、民用建 筑施工中,合理工期往往被压缩,由于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要求高,必然会 形成重叠作业多,交叉施工多,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起重运输多,设备 安装及构件吊装多,焊接明火多,施工机械多,临时设施多等比较突出的特点。 使得人员、机械、设备、材料等相对集中,建筑与安装各专业,工种也相应集 中,在这种多专业、多工种、复杂的立体交叉施工情况下,如果安全技术措施 不当,相互配合协调不好,就会给安全施工带来极大的危害。 ’
2.2立体交叉作业主要危险
. 由于立体交叉作业在空间处于贯通状态,因此处在不同空间位置的作业必 然产生相互的影响,主要危险表现为高处坠落、落物伤人和结构坍塌(如大型脚 手架等)。
2.3立体交叉作业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11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时, 必须考虑最佳的工序统筹,应尽量避免或减少交叉施工,使同一立体空间、同 一时间作业的工序降至最低。
(2)立体交叉作业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同一垂直面上要避免同时作业, 无法避免时,各作业面之间应搭设可靠、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层或隔离设施。
(31高处作业时,应做好防止机工具、材料跌落措施。如小型机工具(扳手、 榔头)、结构件(螺栓、螺帽、垫片)等应用工具袋,使用榔头作业时不得戴手套 并用安全绳栓在固定结构上;在高处堆放材料和作业过程放置物料时,必须放 在可靠的位置,且堆放高度、数量应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如脚手架通道临时放 置材料不得超过270kg/m2;及时清理走道、平台上的余料和废弃物,做到“工 完料尽随手清”;走道、平台栏杆应有踢脚板等等。
(4)交叉作业的施工各方,应对相互间的工作情况、进度要求、施工条件 环境和范围,均需事先明确交底沟通,力求做到紧密配合,减少干扰,确保各方的施工安全。
(5)在交叉作业时,如发生一方影响另一方或多方施工的情况,必须要采 取共同协商、互相让步的态度。如果无法解决,应由主管部门或施工总负责人 视各方施工工序的轻重缓急去决策,以确保安全施工。
(6)交叉作业时,应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严禁以自己单位方便为目的去 破坏或拆除非本单位工作范围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和机具设备、材料,严禁损毁、 破坏其他施工单位的器材和劳动成果。
(7)交叉作业不能忽视文明施工。各方必须保持各自施工范围的干净、整 洁、舒适的作业环境。必须各自清理自己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和废料。在“工 完料尽随手清”的前提下,每天/班都要对当班本施工/责任区域内的场地进行 清理、整顿,养成良好的文明施工素养。
3、高处、临边、洞口作业及独立悬空作业/超高空作业防护
3.1高处作业
3.1.1高处作业高度
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 为该作业区的作业高度。国家标准GB36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 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3.1.2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
并非所有在高处坠落的人体或物体都是竖直向下的,而是有一个可能坠落 范围的半径。这种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我们用R表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 直距离用H表示,则可以根据高度H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可能坠落范围的半径R: 当H为5m(为一级高处作业)时,R为2m; 当H为5—1 5m(为二级高处作业)时,R为3m; 当H为1 5.30m(为三级高处作业)时,R为4m; 当H为30m以上(为特级高处作业)时,R为5m。
3.1.3特殊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特殊高处作业按 不同特点可进行下述分类:11在阵风风力6级(风速1 0.8m/s)以上的情况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强风 高处作业。 21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 3)降雪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雪天高处作业; 4)降雨时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雨天高处作业; 5)室外完全采用人工照明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夜间高处作业; 6)在接近或接触带电体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带电高处作业; 7)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 81对突发的灾害性事故进行抢救的高处作业,称为抢救高处作业。
3.1.4高处作业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1吊装的原因 ‘
①起重机械超载、误动作,造成机械损坏、倾覆以及吊物坠落; ②吊点位置计算不准确,索具计算失误,造成吊物失稳或索具断裂; ③作业人员随吊件上下或起重人员在高处行走时,被吊物或索具意外碰撞 使身体失衡; ④构件就位后未放稳或未固定牢固就松钩; ⑤钢结构吊件的焊点不牢或连接不牢,索具、倒链等发生断裂; ⑥由于设计缺陷及吊件起吊后放置位置不当等原因发生吊装结构倒塌; ⑦一钩多吊件时,由于绑捆和卡索不牢,在空中转杆或吊车移动时使吊物 坠落。
2)防护设施及保险装置的原因
①建筑物各层平台及各建(构)筑物的平台上预留孔洞无防护盖板或防护盖 板未有效固定,平台沿边、楼梯、上料口等处无防护栏杆或防护栏杆不规范; ②孔洞区域没有挂设安全网或张挂不规范;在不能布置安全网的地方没有 增设其他防护设施,如钢结构四周未拉设水平扶手绳; ③带电区域工作或手持电动工具没有采取防触电、漏电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脚手架强度不够,脚手板断裂或脚手板临时移动造成探头板,作业人员 临时落脚点支撑结构焊点开裂等;

上一篇低、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喷泡沫试验 下一篇预防发生高处作业伤亡事故的主要措施